秋季进补吃牛肉

“小二,来一壶酒,二斤牛肉!”小时候看电视剧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那些英雄豪杰大口喝酒大口吃牛肉的模样,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电视剧《水浒传》里,武松吃了二斤牛肉能上景阳冈打老虎,仿佛正是这“二斤牛肉”赋予的无穷力量。

秋冬季节寒风吹得人迈不开腿,如果这时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牛肉,实在是暖胃又暖心的享受!

在中医理论中,牛肉具有“补脾胃、益气盘、强筋骨”的作用。同时,现代科学的研究中也发现,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优势,蛋白质含量是瘦猪肉的1.03倍,铁含量是瘦猪肉的2倍多,但脂肪含量却不到瘦猪肉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牛肉正是秋季进补的好选择,既能用优质充足的蛋白质帮助人们度过难捱的寒冬,又不用担心脂肪过多损害健康。

一方水土养一方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唐·李白《将进酒》

在古代,虽然耕牛作为“保护性动物”不可随意宰杀食用,寻常百姓想吃上一顿牛肉实在不易,但它肉质紧致鲜嫩,又富有弹性,吃起来嚼劲十足、满口留香越吃越香,凭借美味的实力博得了人们喜爱。如今,牛肉已经是我们餐桌常见菜肴,我国牛肉消耗排到了全球第三。

一方水土养一方牛。黄牛、水牛和牦牛“三分天下”,形成我国肉牛界的“三国演义”。牦牛是以青藏高原为中心,黄牛饲养地区几乎遍布全国,水牛为南中国水稻产区的重要役畜。但不管是哪种牛肉,都共同构建了我国优质肉牛的版图。以下这些赫赫有名的牛肉,你品尝过哪些?

青海牦牛肉

我国大西北所产的牛肉,绝对是行业里的佼佼者。这里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天山雪水,肥沃的草原,充足的日晒,以及无污染的空气,孕育出了获得公认好评的新疆牛肉,内蒙古牛肉,青海牛肉……每一个名字都是好品质的代表,满足“吃货”们挑剔的味蕾。

在平均海拔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之上,牦牛是在这极寒之地与人类相依相伴了上千年的“挚友”。牦牛浑身是宝,生活青藏在高原上游牧人群的衣食住行样样都都离不开它。

牛皮能做衣服;皮毛编织帐篷、牛粪可以做燃料;能帮助人们驮载货物,进行长途跋涉以及农田耕种……至于“食”方面,更是全能:牦牛奶可以喝也可以做成各种奶制品,奶豆腐、奶贝、酸奶;牦牛肉,更是为人类提供了高原所需的热量。

《吕氏春秋》里有记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牦象,指的就是体型高大壮如象的牦牛。现在,全世界只有万头牦牛,而其中有余万头都在我国青藏高原之上。青海牦牛体量最为庞大,在世界上享有“肉牛之冠”的称号。

牦牛肉膻味不重,比普通牛肉更有“野性”,有一种纯粹原始的肉香,且劲道十足。新鲜的牦牛肉,可以红烧、清炖或卤制切片,再配上青稞酒,是当地人招待客人的一道特色美食。风干牦牛肉,则是青海极具特色的送人好礼——让人一口就能爱上的“干货”。

平遥牛肉

除了西北大牧场,在华北平原,平遥牛肉是山西人的骄傲。平遥地处黄河流域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最高海拔米,气候温和宜人。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不仅漫山遍野都是草坡,还是纯天然的中草药场,拥有丰盛的水草以及各种中草药,为当地牛提供了优质的生长条件。

早在西汉时期,平遥农业耕种就较为发达,种田需要牛耕,发达的农业促进了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到了清朝末年,有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曾途经平遥,在遇到平遥牛肉后“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因此将其定为皇宫贡品。年在全国食品名产展览会上,平遥牛肉被评为“全国名产”,随着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一曲“夸土产”,平遥牛肉更是驰名华夏,香飘海内外,成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

平遥牛肉制作过程有“一头牛,一块肉,一撮盐,一口缸,一只锅”的说法。意思是说,从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渍、锅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盐、用水以至加工的节气时令等,每个细节工序都要一丝不苟,“五个一”缺一不可,才能成为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中国人吃牛,到底有多“牛”?

全国各地不仅牛肉品质优秀,还把牛肉的风味挖掘得淋漓尽致。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中国丰富多姿牛肉美食文化。各地区人民结合本地食材、风俗,经过一代代人的探索、创新与传承,创造出了炖牛肉、酱牛肉、烤牛肉、牛肉丸、牛肉汤、牛肉干、牛肉面、牛肉火腿等多种吃法,各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可见我们吃牛肉有多“牛”。

成都灯影牛肉

全国各地好吃的牛肉干不少,但成都的灯影牛肉却“独树一帜”,外形和口感与普通牛肉干大为不同,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后回味无穷。

关于灯影牛肉的来源,据说是唐代诗人元稹因为得罪了宦官,被贬到了山遥路远的四川来做官。一天元稹跑到一家小酒馆来,上来一道菜立刻吸走了他的注意力。此菜薄如蝉翼,甚至能透出隐隐灯光,肉香四溢且入口无渣。一问才知,这原来是牛肉做的。元稹大为称赞,取名之“灯影牛肉”。意思就是牛肉片薄透光,甚至可以用来做皮影戏。

寻甸牛干巴

云南寻甸回族有一句俗语:“吃得咸盐,听得淡语”,“咸盐”说的就是清真牛干巴。

寻甸县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水草丰美,气温适宜,非常适合黄牛的养殖和腌制牛干巴。多年前,寻甸地区就开始制作牛干巴,将肉牛宰杀之后为便于保存,把牛肉加盐搓揉风干,这便是牛干巴的腌制传统,当地的回民家庭世代传承腌制牛干巴的手艺。

回民饭店里做牛干巴十分精致,根据腌制部位不同,可以把牛干巴做成不同菜品。膘肥的背脊肉,适合做干巴焖洋芋;精瘦的牛腿腱子肉,切片直接上火烤,就是火烧干巴,是最本真的味道。

在其他寻甸人的家常餐桌上,牛干巴往往是最朴素的吃法:油炸牛干巴,油而不腻,香气四溢;爆炒牛干巴,干脆咸香,嚼劲十足,回味无穷。

新农卤牛肉

“新农”本是武汉蔡甸一个不出名的小镇,却因一锅卤得上好的牛肉,让四面八方的人慕名而来。经过50多年的热烈追捧与好评,新农牛肉成为了武汉的知名特产,更成为了当地的一张特色名片。在年,新农牛肉还为武汉军运会提供食材,走上了运动员的餐桌。

新农牛肉具备四大特点,干、结、香、甜。干,不添加任何保湿添加剂,采用特有的后熟工艺,水分比市面上各类卤牛肉都要低;结,选用江汉平原放养的水牛,肉质结实细腻、不松散,口感扎实嫩滑有弹性,久嚼不柴不刮喉;香,秘制卤料和传统工艺,熬制近4小时而成,没有牛肉特有的腥味,只留淡淡五香味;甜,入口咀嚼的瞬间,香甜味首当其冲,随后才是鲜咸滋味在口腔中延绵流长,回味甘甜,让人感觉越嚼越有滋味,口口都是精华。

潮汕牛肉丸

广东潮汕牛肉火锅全国闻名,而牛肉丸也是当地的特色之一,不仅成为广东、香港、澳门一带的传统美食,也被已全国各地食客接受,成为了火锅里的经典菜品。

潮汕牛肉丸弹力十足,据说“掉到地上能弹老高”,周星驰电影《食神》中就有一段“牛肉丸能当乒乓球”的经典桥段。

潮汕手打牛肉丸,精髓就在于“手打”二字上,无手打不经典,是名副其实的“捣”出来的珍馐美味。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中,师傅会先制作出两根3斤重的铁棒,然后双手轮流开工,用特制铁棒反复捣烂、捶打牛肉,直到把牛肉捣成肉浆,经典农学著作《齐民要术》都记载了这种工艺,称之为“捣珍”。

公安牛肉火锅

除了潮汕牛肉火锅,在湖北,公安牛肉火锅也是当地著名的非遗产品,公安牛肉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很多人初听“公安”二字,很容易想到,仔细一询问才知道这也是一个地名,隶属于湖北荆州。公安境内湖泊棋布河流纵横,到了近代发展成为码头城市。因为码头工人都是重体力劳动者,通宵搬运货物后,体力消耗极大、流汗也非常多,清晨收工后许多工人靠着喝早酒、吃火锅来放松。公安牛肉火锅(也叫牛肉炉子)最早就是提供给码头工人,搭配早酒吃的。

江汉平原水草丰沛,到处都是天然的放牧场,江汉水牛就是这种理想的生长环境中成长。将自然放养3年以上的江汉水牛做成火锅,配上独一无二的荆沙酱,这一锅色泽酱红的牛肉火锅着实让人看得垂涎欲滴。牛肉咬在口中十分有嚼劲,且汤汁浓郁鲜美入味,食之便回味无穷且念念不忘。

在即将到来的寒冬,你储存了足够的能量吗?快烫一壶小酒,佐一碗牛肉,邀三五好友把酒尽情言欢吧~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amachenga.com/bnmcms/21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