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文娱导读: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个奇迹工程的完成刷新着人们对人类工程极限的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来源于挑战不可能,而现代工程的每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背后,也都有一群工程先驱者,他们开创了新的建筑技术,勇于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在他们所从事的领域里,做出了革命性的创新。纪录片《奇迹工程》选取体量上能够称得上超大规模、建造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科技含量代表当前世界最佳的六大工程为讲述对象。每一集展示一个现代工程奇迹,包括中国“天眼”、国家空间站、磁悬浮列车、三峡大坝、巴拿马运河扩建、上海超级大厦等,详细介绍它们是如何被建造和工作的,揭秘其建设过程中鲜为人知的一面,体现出现代工程的科学之美,并借此向这些工程先驱们取得的成就致敬,让观众在陶醉于这些现代杰作的同时,也一起去了解那些历史上为技术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工程师的故事。走进神秘太空用科技探索宇宙奇迹《奇迹工程》首期节目,聚焦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天文级射电望远镜——天眼望远镜,这是一项精巧绝伦的太空时代工程。碟形口径达到米,超过30个足球场面积的总和。主体部分由根钢索组成,重达吨。由于其内置可移动的复杂索网结构系统,它的设计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固定建筑,“天眼”是可主动变位的望远镜,传感器的定位精度达到1厘米以内。这项太空探索设备,可以接收十亿光年外的电波,将成为解开宇宙奥秘的一把钥匙。“天眼”工程负责人介绍,哪怕是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天眼”也有可能捕捉到。它能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速率提高了倍,对于搜寻识别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外地文明等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和中国“天眼”一样,在第五期节目中,观众可以了解到,另一项太空探索设备——国际空间站,也早已投入使用。国际空间站是史上最大的太空建筑,长度超过米,重达多吨。超过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为其供应电力,保证其能够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航天员们会在国际空间站中进行人类与机器人的互动研究,并尝试在太空种植植物,这些举措对于推进探险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数十年创新和努力,航空航天工程师正准备将宇航员首次送至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球,这意味着太空探索正进入一个全新纪元,国际空间站将是一项值得被永远铭记的历史性举措。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奇迹工程》把部分镜头对准了世界现代科技中在太空探索工程上具有高难度的伟大工程,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纪录片以客观的影像,国际化的专业解说,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天眼”和国际空间站的工程细节和现实作用,探寻太空探索工程背后的创意之美、艺术之美和人文之美,带领人类走向神秘遥远的太空世界。复杂问题通俗化考究镜头展现“奇迹”魅力镜头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奇迹工程》的一大亮点。为了展现中国“天眼”、国际空间站的全貌,片中多以平移俯拍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不同的工程画面,让大家感受到庞大工程与自然风景的雄壮与秀美。而在表现磁悬浮列车、上海超级大厦、三峡大坝这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时,纪录片则大量采用快镜头来体现城市生活的繁忙、高效和这些“奇迹”的运作速度。比如在展现磁悬浮列车的快捷速度时,影片用几秒钟的快镜头来展现一辆磁悬浮列车飞快驶过的场景,以此彰显列车风驰电掣般的运行速度。还有在上海超级大厦面前,利用俯拍地面上渺小移动的城市人群,侧面彰显这座世界第二高楼的雄伟。三峡大坝拍摄时则大量采用了快镜头来展现洪流奔腾,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水流的凶猛和湍急。此外,该片还安排了许多在建造第一线工人们的镜头,让观众以第一视角观看奇迹工程的建造过程,以此也向那些伟大劳动者致敬,再度体现了《奇迹工程》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双向结合。《奇迹工程》既通过精美用心的画面把那些伟大工程展现给大家,又借助漫画和影片丰富了记录维度。奇迹工程建造的过程中,高科技手段运用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为了方便观众理解晦涩难懂的科学概念,纪录片插入历史影片来达到直观科普的效用。长江上游的三峡大坝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发电设施,借由片中的历史影片可知,这项伟大工程的创意并非凭空想象,早在年,就有数千名工人,开始在巨型岩石上修建大坝防御洪水。前人的智慧为今天的工程师们提供了灵感,也帮助观众对三峡大坝工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加深了大众对工程历史由来的认知。生动的画面配合上巧妙的语言才能让记录更加鲜活。《奇迹工程》依靠对专家的采访,让纪录片更具客观性。每集故事中,创作者都会采访到相关工程的设计师、工程师等重要的技术人员,从宏观到微观,从办公室到现场全面解读工程建造的“台前幕后”。当然,哪怕是采访画面,节目也非常注重拍摄细节,在工程师访谈的固定长镜头前,常有快速闪过的工程画面,一张一弛,使影片的观赏性大大加强。从考究的镜头,精妙的动画,再到适时加入的采访,这些均使《奇迹工程》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让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直观,增加了影片的艺术美感。贯古通今中西结合伟大工程是全人类奇迹文化是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首先就体现在时间上。过去影响着现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人类不断在既往的历史活动中,去粗取精,学习前人做人临事的成功经验,从而推动社会、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而这一点,在建筑工程方面表现得尤为具体。《奇迹工程》中也不止一次的提到,“工程师们需要学习历史上前人创新的经验,这将有助于成功。”《奇迹工程》第六期节目讲述的是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工程。一百多年来,巴拿马运河为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运,提供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捷径。但由于船只数量和尺寸的不断增长,如今,巴拿马运河已经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运输量,人们迫切需要增大巴拿马运河的面积。今天的巴拿马运河扩建项目,建造出了新的阶梯式船闸,新浇筑了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形成了一条77公里长的运河。但这背后离不开建筑师们对巴拿马运河历史的考量,对附近沙漠地区作战经验的研究和对波兰陆军工程师约瑟夫·卡萨奇理论的巧妙借用。由此可见,每一个奇迹工程诞生的背后都离不开前人的智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文化的相互性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影响上,正是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国籍的工作者们共同努力,才造就出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工程。冰冷的工程材料之下,看似没有温度其实处处都是温情。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造工程师借鉴了芝加哥升高铁路的方法,来节省路面空间,为了让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打破记录,在具体的细节方面,中国的工程师联合国外的工程人员一起研究,借鉴对方优秀的理论、技术,才最终打造出来这又一世界奇迹。磁悬浮列车工程诞生的背后,是国内外千千万万人夜以继日的探索与付出,是恰时瞄准科学前沿,加强国际合作,聚焦拔尖人才,才取得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如果没有这些伟大创新者们的齐心协力,每一个工程都不可能成为奇迹。如今,走遍世界各地,到处都有奇迹工程的身影,而他们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奇迹工程》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将片中展现的内容升华,以达到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节目作为一部科学类纪录片,很好的保持了科学的冷静和客观,帮助观众通过了解工程的建设,学习科学文化常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奇迹工程》完成了一次对工程科学知识的有力科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amachenga.com/bnmcms/20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