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一月二月书单

这个月读了这11本书年开头的前两个月,难得的有大把时间宅在家里,也是难得有机会清理积攒下来的书单和影单——虽然倒也没怎么能啃完大部头的书,但杂七杂八的倒也是翻了不少。尤其是大概因为宅在家里每天都要自己做饭的缘故,从各种压箱底的地儿翻出来不少美食类的书,还有就是各种戏剧和展览图册——缓解下无法出门看剧看展的瘾头。年的第一份书单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评论推荐好书哦~01AHistoryofPicturesforChildren大卫·霍克尼AbramsBooksforyoungreaders/这本书是在ifs的书店里的童书区里挑的,书店里玲琅满目的童书绘本不由得让人羡慕现在小孩子的好运气。挑中这本除了除了大卫霍克尼这个名字外,主要是画风超级对我胃口,倒是没想到内容也是超值!虽然标题是《AHistoryofpictures(图画史)》,但并不是标准的艺术史科普书的时间轴写法,更像是一位当代艺术家与古往今来艺术发展展开的对话与探寻,也是以一位艺术家的眼光来和你一起看图画。从“思考图像”开始,从笔迹、光影、空间、镜子,一直谈到摄影摄像,在不同的角度里涉及了艺术史上不同的时间节点。很多角度来说,内容都非常的“霍克尼”,视角很私人但也很有趣。画风笔风都是轻松愉快,既不是高深难懂艰涩,也没有故作搞笑。难得的是,书里的每一幅配图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和内容所相关联的,并不是只为了好看而已。写给孩子的书英文自然也不难,生僻词很少,语法也都很简单,读起来很轻松。如果想直接读中文的话,浙江人美出版社也出了中译版《写给孩子们的图画史》。02看戏节目单杭程《看戏节目单》是杭程二十余年看戏以来的“戏剧手帐”,从上千份的节目单里精选精彩而有意义的百场戏,以repo配上各种门票节目单。这既是私人化的看戏回顾,也是一部简单的中国戏剧发展史。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到作者的痴迷与热爱,也流露出理性的思考与思辨。作为“圈内人”,repo里也不乏各种戏剧的八卦与“前因后果”,对我这样晚入坑的爱好者来说,啃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看完也是督促自己,要趁着记忆还新鲜按时记录看过的剧,收集保存好看戏时的各种节目单和票据。以后再翻阅起来,想必也很有意思。03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何伟上海译文出版社/读《寻路中国》,是越读越觉得相见恨晚,那么大名鼎鼎的书怎么今天才看到!作者何伟,非虚构写作者,出版了大名鼎鼎的中国三部曲《江城》、《甲骨文》以及这本《寻路中国》。以个体记录时代变迁无疑是我最喜欢的题材之一。作者以平实的记述记录了中国城市与乡村的变迁,记录了十几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脉络,最重要的是记录了普通人的生活变迁。不同经历与年代的人读来想必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对年轻的我来说,这是我未曾经历过的年代,而历史课本的纪录往往又显得太过单薄。何伟笔下的一切都鲜活而有生命力,大概也因为是外国人,才会对一切的细节如此好奇而又充满洞察,而身处时代洪流的人往往并不容易发现这些改变。04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劳伦·里韦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身”是精英公司的招聘者用来形容候选人成就记录的简称,“出身名门”是十分被看重的特点。出色的个人成就(如进入一流大学、曾是常青藤校队的运动员,或者早早的在高盛集团实习)被解读为申请人智商高、渴望成功、有良好职业素养的证明。招聘者把出身视作一项纯粹靠个人努力和能力获得的特质。然而,这个词的本意直到今天仍然被广泛使用,是名副其实的“家族谱系”。这便是本书的核心观点——录用决定表面上只取决于应聘者的个人素质,但实际上深受应聘者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作者用一本书解释了美国版的“为何寒门难出贵子”,从教育体系上如何代际传递(精英阶级的孩子更容易进入名校),到招聘时如何限定在名校范围、如何筛选简历……。,为何“出身”决定了选拔和精英的传递。但是,因为书中提到的大量招聘中的潜规则,某种角度来看这本书也可看作应聘指南,揭示了很多应聘中的潜规则,可以指导如何包装简历,如何应对面试。05蔬菜教室(秋冬篇):应季蔬菜料理完全指南内田悟后浪出版社日式的美食书,在菜谱上其实有些奇奇怪怪的(日式西式混杂),并不怎么对我胃口。但关于如何挑选蔬菜、如何处理蔬菜,大开眼界,很涨姿势。比如,藕、萝卜还要分那么多部位,红薯要怎么切....(我...惊呆了)06料理图鉴越智登代子/平野惠理子后浪|湖南美术出版社吹爆这本料理百科书!这本画风简洁可爱的料理图鉴,并不是教你具体的做菜菜谱,而是从挑选食材、认识厨具开始,学习厨房的基本常识。虽然学做饭、会做饭也很久了,但一直很依赖经验化、碎片化的学习。很多厨房知识都来源于看妈妈做饭的积累,或者自己不断倒腾中的摸索,缺乏系统性的知识。而这本书就讲解了许多厨房的基本知识,从基本的术语开始,到底哪些菜需要焯水、热水冷水加油加盐等基本问题都得到了解答,还有我最头疼的如何挑选食材、处理食材。虽然很多手法比较偏日式,但依然可以学到很多共通之处。秒钟美食教室:秒懂!那些料理背後的二三事Yan四塊玉文創这本台版书有点贵,内容不多但还蛮有趣的(画的也很可爱)。虽然也有介绍些食材什么的,但主要还是讲的台湾美食文化(我知道有些人要说台湾哪有什么美食文化啦,但吸收融合大杂烩本土化也逐渐发展成了本地特色嘛)。如果去台湾前看应该还蛮有趣的,可以了解到不少台湾小吃的由来做法以及背后的文化含义,一些教你分辨各种难搞食材的part也蛮实用的。08中国现代水墨画史明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月份去看了南博的“仰之弥高:20世纪中国画”,回来就想刚好再回顾下近代中国画的内容,想起来买过这本,刚好是关联的就拿出来看了。这本的标题其实有点迷惑人,实际上主要讲的是“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现当代水墨画收藏”(就其实范围挺狭窄的),是年大英特展的相关书目。问题谈的都比较浅,面向的主要是不了解中国水墨的西方观众,所以先简单介绍了下中国水墨画的发展脉络,讲了讲大英的这些收藏都是如何来的,再选取了30余幅作品做简单介绍。但比较可贵之处一是囊括了台湾和香港地区现代水墨的艺术家与作品(有些确实很不熟悉);另一点是虽然正文内容不深,但学术文献引用做的很扎实,附录部分的尾注和参考阅读提供了不少可以追溯的线索。里面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内容是关于张大千的一则八卦。张大千曾经伪造石涛及其他宋代名家的作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骗过专业人士的眼睛。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中一副张大千的伪作流到藏家燕笙波手中后,藏家还找到张大千做“鉴定”。为了掩人耳目,张大千还特意在一张纸上写下了鉴定结果——也是有点啼笑皆非了。09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上海博物馆上博同名展览的画册,这本做的是真的不错,装帧印刷设计都相当考究。因为对日本艺术一点不熟悉,这本的背景内容+作品介绍的图文都很棒,细节很清楚。尤其是《东征传绘卷》5卷,都很详细的解读了画上的内容和风格,很多细节都有特别的提点。10博物馆网站与社交媒体:参与性、可持续性、信任及多元化AnaLusiaSanchezLaws很前沿很新也非常非常非常学术的博物馆学理论书,各种理论看得我想哭(涉及非常多传播学理论、信任等等陌生概念),从参与性、可持续性、信任多元化四个主要话题探讨数字媒介背景下的博物馆构建,如何真正地与数字遗产产生互动。理论部分很多东西有点吃不下来,实践部分看起来有点老,不过案例部分蛮有趣的。尤其很吸引我的一个案例是比较悉尼和巴拿马城的博物馆,以此来比较探讨关于原住民、殖民的问题。11动手型展览:管理互动博物馆与科学中心TimCaulton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本出版在98年的书,在二十多年后才翻译中文出版,有些内容未免觉得有些“过时”,但依然不乏闪光之处。这本书的重点是“市场”与“管理”,而不是如何策划一个互动型展览,所以有些部分看的比较草略,但其对于博物馆人来说,有关展品设计、评估、运营部分依然有许多可参考之处,尤其是许多对数据的分析调查依然适用今天。比如有关展览的开放与评估,要如何在目标观众群体中进行展览评估;比如在做观众容量管理的时候,如何做容量和时间限制,以及更容易忽略的如何做好排队管理/午餐时间管理/故障管理。适合博物馆管理与运营。年度已读书目(11/60)End?????♀?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amachenga.com/bnmcjd/208654.html